老師,,土地增值稅的不含稅收入怎么判斷和計算呢?
本題中計算不含稅收入,,先計算需要剔除的增值稅時為差額計算,,但有時不用差額計算。請問什么情況用差額計算什么情況不用差額計算,?
問題來源:
某商業(yè)企業(yè)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19年12月1日轉讓其位于市區(qū)的一棟辦公大樓,,合同上注明含增值稅銷售收入24000萬元,。2014年5月1日購入該辦公樓時的購置原價為12000萬元。該企業(yè)轉讓時未取得評估價格,,但能夠提供購房發(fā)票和契稅的完稅憑證,。
(其他相關資料:契稅稅率為3%;該企業(yè)轉讓辦公樓選擇簡易計稅方法計算增值稅,;當地允許地方教育附加作為與轉讓房地產有關的稅金扣除)
要求:根據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納稅人應在轉讓房地產合同簽訂之日起( ?。﹥?,向房地產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
A,、7日
B、10日
C,、30日
D,、90日
正確答案:A
答案分析:
納稅人應在轉讓房地產合同簽訂之日起7日內,向房地產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并在稅務機關核定的期限內繳納土地增值稅,。
【知識點】土地增值稅的征收管理 參考教材P274;參考輕一P296
2.該企業(yè)繳納土地增值稅時的不含增值稅收入為( ?。┤f元,。
A、23428.57
B,、22857.14
C,、23650.49
D、11428.57
正確答案:A
答案分析:
應繳納的增值稅=(24000-12000)÷(1+5%)×5%=571.43(萬元)
不含增值稅收入=24000-571.43=23428.57(萬元),。
【知識點】土地增值稅收入額的確定 參考教材P259,;參考輕一P285
3.該企業(yè)繳納土地增值稅時的扣除項目金額為( ?。┤f元。
A,、15440.57
B,、16040.57
C、16028.57
D,、15680.57
正確答案:B
答案分析:
納稅人轉讓舊房及建筑物,,凡不能取得評估價格,但能提供購房發(fā)票的,,經當地稅務部門確認,,可按發(fā)票所載金額并從購買年度起至轉讓年度止每年加計5%計算扣除。計算扣除項目時“每年”是指按購房發(fā)票所載日期起至售房發(fā)票開具之日止,,每滿12個月計1年,;超過1年,未滿12個月但超過6個月的,,可以視同為1年,。
對納稅人購房時繳納的契稅,凡能提供契稅完稅憑證的,,準予作為“與轉讓房地產有關的稅金”扣除,,但不作為加計5%的基數。
與轉讓房地產有關的稅金=571.43×(7%+3%+2%)+24000×0.5‰+12000×3%=440.57(萬元)
扣除項目金額合計=12000×(1+6×5%)+440.57=16040.57(萬元),。
【知識點】轉讓舊房及建筑物的評估價格 參考教材P263,;參考輕一P289
考查重點:本題考查轉讓舊房土地增值稅扣除項目金額的計算。
解題方向:轉讓舊房土地增值稅扣除項目具體如下:
(1)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
(2)房屋及建筑物的評估價格,;
【提示】不能取得評估價格但能提供購房發(fā)票的,(1),、(2)項按發(fā)票所載金額并從購買年度起至轉讓年度止每年加計5%計算扣除,。
(3)轉讓環(huán)節(jié)繳納的稅金——“營改增”后:①印花稅;②城建稅,、教育費附加,;③購房時繳納的契稅(僅適用于按發(fā)票金額每年加計5%計算扣除且能提供契稅完稅憑證的納稅人)
本題未取得評估價格但能提供購房發(fā)票和契稅的完稅憑證,因此,,從2014年5月1日到2019年12月1日,,一共是5年零7個月,那么未滿12個月但超過6個月的可以視為1年,,所以一共是6年,。購房時繳納的契稅12000×3%可以作為“與轉讓房地產有關的稅金”進行扣除,但不能作為加計5%的基數,。
本題關鍵點:加計5%扣除年數的確定,。
4.該企業(yè)應繳納的土地增值稅( ?。┤f元。
A,、2396.4
B,、2216.4
C、2220
D,、2324.4
正確答案:B
答案分析:
增值額=23428.57-16040.57=7388(萬元)
增值率=7388÷16040.57×100%=46.06%,,適用稅率為30%,速算扣除系數為0
應繳納的土地增值稅=7388×30%=2216.4(萬元),。
【知識點】土地增值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參考教材P264,;參考輕一P292
小臧老師
2020-10-20 18:04:15 7569人瀏覽
您這個問題其實應該是增值稅的問題,,什么時候轉讓不動產差額計稅,,什么時候全額計稅,這里影響的因素非常多文字表述不清晰,,老師這里用表格給您展現(xiàn)一下,,您先理解下,如有其它問題歡迎隨時再來提問哦:
納稅人分類及性質 | 項目情況(“營改增”為界) | 計稅 方法 | 預繳稅款 | 申報納稅 |
| |||
分類 | 性質 | 稅額預繳及計算 | 主管 稅務 機關 | 稅額計算 | 主管 稅務 機關 |
| ||
房開 企業(yè) | 一般 納稅人 | 老項目
| 簡易 | 應預繳稅款=預收款÷(1+5%)×3% | 主管 稅務 機關 | 應納稅款=含稅全價÷(1+5%)×5%-預繳 | 主管 稅務 機關
|
|
一般 | 應預繳稅款=預收款÷(1+9%)×3% | 應納稅款=(含稅全價-土地價)÷(1+9%)×9%-預繳 | ||||||
新項目 | ||||||||
小規(guī)模 納稅人 | 新或老項目 | 簡易 | 應預繳稅款=預收款÷(1+5%)×3% | 應納稅款=含稅全價÷(1+5%)×5%-預繳 |
| |||
非房 開企 業(yè) | 一般 納稅人
| 前取得 | 簡易 | 應預繳稅款=(含稅全價-原價)÷(1+5%)×5% | 不動 產所 在地 稅務 機關
| 應納稅款=(含稅全價-原價)÷(1+5%)×5%-預繳 | 機構所在地稅務機關
|
|
一般 | 應預繳稅款=(含稅全價-原價)÷(1+5%)×5% | 應納稅款=含稅全價÷(1+9%)×9%-預繳 |
| |||||
前自建 | 簡易 | 應預繳稅款=含稅全價÷(1+5%)×5% | 應納稅款=含稅全價÷(1+5%)×5%-預繳 |
| ||||
一般 | 應預繳稅款=含稅全價÷(1+5%)×5% | 應納稅款=含稅全價÷(1+9%)×9%-預繳 |
| |||||
后取得 | 一般 | 應預繳稅款=(含稅全價-原價)÷(1+5%)×5% | 應納稅款=含稅全價÷(1+9%)×9%-預繳 |
| ||||
后自建 | 應預繳稅款=含稅全價÷(1+5%)×5% | 應納稅款=含稅全價÷(1+9%)×9%-預繳 |
| |||||
小規(guī)模納稅人(個人轉讓其購買的住房除外) | 前或后 取得 | 簡易 | 應預繳稅款=(含稅全價-原價)÷(1+5%)×5% | 應納稅款=(含稅全價-原價)÷(1+5%)×5%-預繳 |
| |||
前或后 自建 | 應預繳稅款=含稅全價÷(1+5%)×5% | 應納稅款=含稅全價÷(1+5%)×5%-預繳 |
| |||||
個人(購買的住房) | — | — |
| 應納稅款=(含稅全價-原價)÷(1+5%)×5% | 住房所在地稅務機關 |
| ||
| 應納稅款=含稅全價÷(1+5%)×5% |
|
由此計算出來的增值稅稅額,,剔除掉就是不含稅收入了,,您再理解下~
相關答疑
-
2023-11-13
-
2023-11-13
-
2023-11-12
-
2023-10-28
-
20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