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最后一個指標決策時為何不考慮經濟訂貨批量資金,?
在算最后一個指標 決策的時候為什么不考慮經濟訂貨批量占有的資金,?
這部分資金應該也有相應的應計利息?
問題來源:
【例題?計算題】甲公司是一家機械加工企業(yè),,產品生產需要某種材料,年需求量為720噸(一年按360天計算),。該公司材料采購實行供應商招標制度,,年初選定供應商并確定材料價格,供應商根據(jù)甲公司指令發(fā)貨,,運輸費由甲公司承擔。目前有兩個供應商方案可供選擇,,相關資料如下:
方案一:選擇A供應商,,材料價格為每噸3000元。每噸運費100元,,每次訂貨還需支付返空,、路橋等固定運費500元。材料集中到貨,,正常情況下從訂貨至到貨需要10天,,正常到貨的概率為50%,延遲1天到貨的概率為30%,,延遲2天到貨的概率為20%,,當材料缺貨時,每噸缺貨成本為50元。如果設置保險儲備,,以一天的材料消耗量為最小單位,。材料單位儲存成本為200元/年。
方案二:選擇當?shù)?span>B供應商,,材料價格為每噸3300元,,每噸運費20元,每次訂貨需要支付固定運費100元,。材料在甲公司指令發(fā)出當天即可送達,,但每日最大送貨量為10噸。材料單位儲存成本為200元/年,。
要求:
(1)計算方案一的經濟訂貨量,;分別計算不同保險儲備量的相關總成本,并確定最合理的保險儲備量,,計算方案一的總成本,。
(2)計算方案二的經濟訂貨量和總成本。
(3)從成本角度分析,,甲公司應選擇哪個方案,?(2013年)
【答案】(1)經濟訂貨量==60(噸)
平均每天耗用量=720/360=2(噸)
交貨期 |
不延遲 |
延遲1天 |
延遲2天 |
交貨期內的總需要量(噸) |
10×2=20 |
11×2=22 |
12×2=24 |
概率 |
50% |
30% |
20% |
不設保險儲備,B=0噸,,再訂貨點R=10×2=20(噸)
缺貨量S=(22-20)×30%+(24-20)×20%=1.4(噸)
年訂貨次數(shù)=720/60=12(次)
TC(S,,B)=1.4×12×50+0×200=840(元)
設保險儲備,B=2噸,,再訂貨點R=10×2+2=22(噸)
缺貨量S=(24-22)×20%=0.4(噸)
TC(S,,B)=0.4×12×50+2×200=640(元)
設保險儲備,B=4噸,,再訂貨點R=10×2+4=24(噸)
缺貨量S=0(噸)
TC(S,,B)=0×12×50+4×200=800(元)
最合理的保險儲備量=2(噸)
方案一的總成本=720×(3000+100)++640=2244640(元)
(2)經濟訂貨量==30(噸)
方案二的總成本=720×(3300+20)+=2395200(元)
(3)因為方案1的總成本低,應選擇方案1,。

樊老師
2019-08-27 20:18:22 185人瀏覽
方案一的總成本=720×(3000+100)++640=2244640(元)
以方案一為例,根號下的部分就是經濟訂貨批量相關的總成本,,其實已經包括了您說的占用資金應計利息的問題,,實質上就是儲存成本
明天的你會感激現(xiàn)在拼命的自己,加油,!相關答疑
-
2025-04-27
-
2025-04-25
-
2025-04-24
-
202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