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提示:注會審計是注重于理解的學科,,但是有些知識點還是精準記憶比較好,一來可以提高客觀題的答題速度,,二來主觀題中用教材原文回答總比自己在考場現組織的語言靠譜,�,;诖四康模啦谎詳榇蠹艺砹恕�2014注會審計必背知識點”,,以幫助大家更好的復習審計這門課,,鑒于知識點較多,故連載發(fā)布,,每工作日一篇,。本篇為第七章風險評估和第八章風險應對的有關知識點。
對于風險評估和風險應對這兩章,,每年都考客觀題,,需要記憶,。第七章風險評估大部分考題都出自第四節(jié)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第八章風險應對大部分考題都出自第三節(jié)控制測試。尤其是那些“考慮因素”特別愛考多選題,,請大家注意,。
第七章 風險評估
1、審計風險準則的特點
(1)要求注冊會計師必須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huán)境,。
(2)要求注冊會計師在評估重大錯報風險前都要實施風險評估程序,。
(3)要求注冊會計師將識別和評估的風險與實施的審計程序掛鉤。
(4)要求注冊會計師針對重大的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實施實質性程序,。
(5)要求注冊會計師將識別、評估和應對風險的關鍵程序形成審計工作記錄,,以保證執(zhí)業(yè)質量,明確執(zhí)業(yè)責任,。
2,、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huán)境的作用
(1)確定重要性水平,并隨著審計工作的進程評估對重要性水平的判斷是否仍然適當;
(2)考慮會計政策的選擇和運用是否恰當,,以及財務報表的列報是否適當;
(3)識別需要特別考慮的領域,,包括關聯(lián)方交易、管理層運用持續(xù)經營假設的合理性;
(4)確定在實施分析程序時所使用的預期值;
(5)設計和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以將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6)評價所獲取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和適當性,。
3、觀察和檢查包括:
(1)觀察被審計單位的經營活動;
(2)檢查文件,、記錄和內部控制手冊;
(3)閱讀由管理層和治理層編制的報告;
(4)實地察看被審計單位的生產經營場所和廠房設備;
(5)追蹤交易在財務報告信息系統(tǒng)中的處理過程(穿行測試),。
4、項目組討論的目標
項目組通過討論可以使成員更好地了解在各自負責的領域中,,由于舞弊或錯誤導致財務報表重大錯報的可能性,,并了解各自實施審計程序的結果如何影響審計的其他方面,包括對確定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的影響,。
5、項目組討論的內容
項目組應當討論被審計單位面臨的經營風險,、財務報表容易發(fā)生錯報的領域以及發(fā)生錯報的方式,,特別是由于舞弊導致重大錯報的可能性。
6,、注冊會計師應當了解被審計單位的行業(yè)狀況,,主要包括:
(1)所處行業(yè)的市場與競爭,包括市場需求,、生產能力和價格競爭;
(2)生產經營的季節(jié)性和周期性;
(3)與被審計單位產品相關的生產技術;
(4)能源供應與成本;
(5)行業(yè)的關鍵指標和統(tǒng)計數據,。
7,、內部控制要素包括:①控制環(huán)境;②風險評估過程;③與財務報表相關的信息系統(tǒng)和溝通;④控制活動;⑤對控制的監(jiān)督。
8,、了解內部控制包括評價控制的設計,,并確定其是否得到執(zhí)行,但不包括對控制是否得到一貫執(zhí)行的測試,。
9,、下列情形中注冊會計師可考慮利用自動化控制是適當的:
(1)存在大量或重復發(fā)生的交易;
(2)事先可預計或預測的錯誤能夠通過自動化參數得以防止或發(fā)現并糾正;
(3)用特定方法實施控制的控制活動課得到適當設計和自動化處理。
10,、內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包括:
(1)在決策時人為判斷可能出現錯誤和因人為失誤而導致內部控制失效;
(2)控制可能由于兩個或更多的人員串通或管理層不當地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而被規(guī)避;
(3)人員素質;
(4)成本效益;
(5)經常而重復發(fā)生的業(yè)務,。
11、了解控制環(huán)境的要素(關鍵詞)
(1)誠信和價值觀念
(2)勝任能力(以上兩條可以這樣記:德才兼?zhèn)?
(3)治理層的參與程度
(4)理念和經營風格
(5)組織結構
(6)人力資源
12,、控制活動包括:授權,、業(yè)績評價、信息處理,、實物控制和職責分離,。
13、執(zhí)行穿行測試可獲得下列方面的證據:
(1)確認對業(yè)務流程的了解;
(2)確認對重要交易的了解是完整的,,即在交易流程中所有與財務報表認定相關的可能發(fā)生錯報的環(huán)節(jié)都已識別;
(3)確認所獲取的有關流程中的預防性控制和檢查性控制信息的準確性;
(4)評估控制設計的有效性;
(5)確認控制是否得到執(zhí)行;
(6)確認之前所做的書面記錄的準確性,。
14、在評估重大錯報風險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實施下列審計程序:
(1)在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huán)境的整個過程中,,結合對財務報表中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的考慮,,識別風險;
(2)結合對擬測試的相關控制的考慮,,將識別出的風險與認定層次可能發(fā)生錯報的領域相聯(lián)系;
(3)評估識別出的風險,并評價其是否更廣泛地與財務報表整體相關,,進而潛在地影響多項認定;
(4)考慮發(fā)生錯報的可能性,,以及潛在錯報的重大程度是否足以導致重大錯報。
第八章 風險應對
1,、注冊會計師針對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總體應對措施包括:
(1)向項目組強調保持職業(yè)懷疑的必要性;
(2)指派更有經驗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審計人員,,或利用專家的工作;
(3)提供更多的督導;
(4)在選擇擬實施的進一步審計程序時融入更多的不可預見的因素;
(5)對擬實施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或范圍做出總體修改,。
2,、在設計進一步審計程序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1)風險的重要性;
(2)重大錯報發(fā)生的可能性;
(3)涉及的各類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特征;
(4)被審計單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質;
(5)注冊會計師是否擬獲取審計證據,,以確定內部控制在防止或發(fā)現并糾正重大錯報方面的有效性。
3、在測試控制運行有效性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從下列方面獲取關于控制是否有效運行的審計證據:
(1)測試在所審計期間的相關時點是如何運行的;
(2)控制是否得到一貫執(zhí)行;
(3)控制由誰或以何種方式執(zhí)行,。
4、針對期中證據以外的,、剩余期間的補充證據,,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1)評估的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重要程度;
(2)在期中測試的特定控制,以及自期中測試后發(fā)生的重大變動;
(3)在期中對有關控制運行有效性獲取的審計證據的程度;
(4)剩余期間的長度;
(5)在信賴控制的基礎上擬縮小實質性程序的范圍;
(6)控制環(huán)境,。
5,、在確定利用以前審計獲取的有關控制運行有效性的審計證據是否適當以及再次測試控制的時間間隔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的因素或情況包括:
(1)內部控制其他要素的有效性;
(2)控制特征;
(3)信息技術一般控制的有效性;
(4)影響內部控制的重大人事變動;
(5)由于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而特定控制缺乏相應變化導致的風險;
(6)重大錯報的風險和對控制的信賴程度,。
6,、確定控制測試范圍時的考慮因素:
(1)對控制的信賴程度;
(2)在擬信賴期間,被審計單位執(zhí)行控制的頻率;
(3)在所審計期間,,注冊會計師擬信賴控制運行有效性的時間長度;
(4)控制的預期偏差;
(5)通過測試與認定相關的其他控制獲取的審計證據的范圍;
(6)擬獲取的有關認定層次控制有效性的審計證據的相關性和可靠性,。
7、注冊會計師在設計實質性分析程序時應當考慮的因素包括:
(1)對特定認定使用實質性分析程序的適當性;
(2)對已記錄的金額或比率做出預期時,,所依據的內部或外部數據的可靠性;
(3)做出預期的準確程度是否足以在計劃的保證水平上識別重大錯報;
(4)已記錄金額與預期值之間可接受的差異額,。
相關鏈接:
責任編輯:龍貓的樹洞
- 上一篇文章: 2014注會沖刺錦囊:審計必背考點(二)
- 下一篇文章: 東奧信仰注會沖刺系列2:《稅法》速算扣除數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