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采購成本的十大方法
1,、Value Analysis(價值分析,VA)
2、Value Engineering(價值工程,VE):針對產品或服務的功能加以研究,以最低的生命周期成本,透過剔除、簡化,、變更、替代等方法,,來達成降低成本的目的,。價值分析是使用于新產品工程設計階段。而價值工程則是針對現有產品的功能/成本,,做系統(tǒng)化的研究與分析,,但現今價值分析與價值工程已被視為同一概念使用
3、Negotiation(談判):談判是買賣雙方為了各自目標,,達成彼此認同的協(xié)定過程,,這也是采購人員應具備的最基本能力。談判并不只限于價格方面,,也適用于某些特定需求時,,使用談判的方式,通常所能期望達到價格降低的幅度約為3~5%.如果希望達成更大的降幅,,則需運用價格/成本分析,,價值分析與價值工程(VA/VE)等手法
4、Target Costing(目標成本法):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F.Drucker)在企業(yè)的五大致命過失(Five deadly business sins)一文中提到,,企業(yè)的第三個致命過失是,,定價受成本的驅動(cost-driven pricing)。大多數美國公司,,以及幾乎所有的歐洲公司,,都是以成本加上利潤率來制定產品的價格。然而,,他們剛把產品推向市場,,便不得不開始削減價格,重新設計那些花費太大的產品,,并承擔損失,,而且,他們常常因為價格不正確,,而不得不放棄一種很好的產品,。產品的研發(fā)應以市場樂意支付的價格為前提,因此必須假設競爭者產品的上市價,,然后再來制定公司產品的價格,。由于定價受成本驅動的舊思考模式,使得美國民生電子業(yè)不復存在:另外,,豐田和日產把德國的豪華型轎車擠出了美國市場,,便是采用價格引導成本(price-driven costing)的結果。
責任編輯:初曉微茫
- 上一篇文章: ERP環(huán)境下動態(tài)目標成本管理的特點
- 下一篇文章: 成本形成的三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