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的概念是什么
精選回答
固定資產
是指同時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資產:
1.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
確認條件:
在符合資產定義的條件下,,固定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
1.與該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yè)
2.該固定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計量
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具體應用
1.企業(yè)由于安全或環(huán)保的要求購入設備等,,雖然不能直接給企業(yè)帶來經濟利益,,但是有助于企業(yè)從其他相關資產的使用中獲得未來經濟利益或者獲得更多的未來經濟利益,,也應確認為固定資產,。
2.固定資產的各組成部分,,如果具有不同的使用壽命或者以不同的方式為企業(yè)提供經濟利益,,表明這些組成部分實際上是以獨立的方式為企業(yè)提供經濟利益,企業(yè)應將其各組成部分確認為單項固定資產,。(如:飛機的引擎)
3.對于工業(yè)企業(yè)持有的工具,、用具、備品備件,維修設備等資產,,施工企業(yè)持有的模板,、擋板、架料等周轉材料,,以及地質勘探企業(yè)持有的管材等,,盡管該類資產具有固定資產的某些特征,如使用年限超過一年,,也能夠帶來經濟利益,,但由于數(shù)量多、單價低,,考慮到成本效益原則,,在實務中通常確認為存貨。
但符合固定資產的定義和確認條件的,,應當確認為固定資產,。比如企業(yè)(民用航空運輸)的高價周轉件等。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1.年限平均法:
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工作總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通常在其折舊年限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后的余額平均攤銷
4.年數(shù)總和法(又稱年限合計法)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壽命÷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shù)總和×100%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年折舊率
相關知識點,可以點擊查看:
會計知識點解讀,,考點分析可以關注中級會計實務欄目
免費試聽 全部>>
-
中級
固定資產初始計量
2025《中級會計實務》(應試...
免費
已有2500人學習 -
中級
存貨的采購成本
2025《中級會計實務》(應試...
免費
已有2500人學習 -
中級
期末計量總體思路及可變現(xiàn)凈值的計算
2025《中級會計實務》(應試...
免費
已有2500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