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斷題
1.【答案】×
【解析】外幣財務報表折算產(chǎn)生的差額,,在資產(chǎn)負債表中“其他綜合收益”項目下列報。
2.【答案】√
3.【答案】×
【解析】謹慎性要求企業(yè)對交易或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性,,不應高估資產(chǎn)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
4.【答案】√
5.【答案】×
【解析】企業(yè)由于安全或環(huán)保的要求購入設(shè)備等,,雖然不能直接給企業(yè)帶來未來經(jīng)濟利益,但有助于企業(yè)從其他相關(guān)資產(chǎn)的使用獲得未來經(jīng)濟利益或者獲得更多的未來經(jīng)濟利益,,也應確認為固定資產(chǎn),。
6.【答案】√
7.【答案】×
【解析】在職工行權(quán)購買本企業(yè)股份時,企業(yè)應轉(zhuǎn)銷交付職工的庫存股成本和等待期內(nèi)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累計金額,,同時按照其差額調(diào)整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8.【答案】×
【解析】以修改其他債務條件進行債務重組涉及或有應收金額的,債權(quán)人不應確認或有應收金額,,不得將其計入重組后債權(quán)的賬面價值,,即或有應收金額不會影響到債務重組損失的確認。
9.【答案】√
【解析】或有負債無論是潛在義務還是現(xiàn)實義務,,均不符合負債的確認條件,,因而不能在財務報表中予以確認,但應當按照相關(guān)規(guī)定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有關(guān)信息,。
10.【答案】×
【解析】企業(yè)合并業(yè)務發(fā)生時確認的資產(chǎn)和負債初始計量金額與其計稅基礎(chǔ)不同形成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四,、計算分析題
1.(1)
�,、�2009年5月20日購入股票: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成本 295.8
應收股利 6
貸:銀行存款 301.8
②2009年5月27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發(fā)放的現(xiàn)金股利:
借:銀行存款 6
貸:應收股利 6
�,、�2009年6月30日發(fā)生暫時性的下跌:
借:其他綜合收益 35.8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公允價值變動 35.8 (295.8-260)
�,、�2009年12月31日發(fā)生實質(zhì)性下跌確認資產(chǎn)減值損失
借:資產(chǎn)減值損失 95.8 (295.8-200)
貸:其他綜合收益 35.8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減值準備 60
⑤2010年4月26日,,乙公司宣告發(fā)放現(xiàn)金股利:
借:應收股利 1
貸:投資收益 1
�,、�2010年5月10日收到股利:
借:銀行存款 1
貸:應收股利 1
⑦2010年6月30日公允價值變動: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減值準備 50(25-20)×10
貸:其他綜合收益 50
�,、�2010年12月24日出售股票:
借:銀行存款 278.32(28×10-1.68)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減值準備 10
——公允價值變動 35.8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成本 295.8
投資收益 28.32
借:其他綜合收益 50
貸:投資收益 50
�,。�2)
①甲公司該項投資對2009年度營業(yè)利潤的影響額為- 95.8萬元,;
�,、诩坠驹擁椡顿Y對2010年度營業(yè)利潤的影響額=1+28.32+50=79.32(萬元)。
2.
【答案】
�,。�1)甲公司2010年的應納稅所得額=1610-20-20-(50-10)-100×50%-420=1060(萬元)
甲公司2010年的應交所得稅=1060×25%=265(萬元)
�,。�2)
項目 |
賬面價值 |
計稅基礎(chǔ) |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
應收賬款 |
360 |
400 |
40 |
|
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 |
420 |
360 |
|
60 |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 |
400 |
560 |
160 |
|
預計負債 |
40 |
0 |
40 |
|
(3)
�,、賾召~款:
借:所得稅費用 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5
�,、诮灰仔越鹑谫Y產(chǎn):
借:所得稅費用 5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5
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
借:其他綜合收益 10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10
�,、茴A計負債:
借:所得稅費用 10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10
�,、輳浹a虧損:
借:所得稅費用 10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105
(4)甲公司2010年所得稅費用的金額=265+(5+5+10+105)=390(萬元)
五,、綜合題
1.(1)
�,、�2010年1月31日
借:應收賬款 4 68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4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680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3 000
貸:庫存商品 3 000
借:主營業(yè)務收入 400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300
預計負債 100
②2010年6月30日
借:庫存商品 33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74.8(440×17%)
主營業(yè)務收入 40
預計負債 100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30
應收賬款 514.8(440×117%)
借:銀行存款 4 165.2(89×40×117%)
貸:應收賬款 4 165.2
�,。�2)①2010年3月25日
借:應收賬款 3 510(3000×117%)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3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510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2 800
貸:庫存商品 2 800
�,、�2010年4月10日
借:銀行存款 3 480
財務費用 30(3 000×1%)
貸:應收賬款 3 510
(3)
2010年6月30日
借:銀行存款 5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成本 35
——公允價值變動 8
投資收益 7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8
貸:投資收益 8
�,。�4)
�,、�2010年9月30日
借:銀行存款 290
貸:預收賬款 290
②2010年11月30日
借:銀行存款 388.6
預收賬款 29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58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98.6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570
存貨跌價準備 30
貸:庫存商品 600
�,。�5)
2010年11月30日
借:銀行存款 200
累計攤銷 340
無形資產(chǎn)減值準備 30
貸:無形資產(chǎn) 500
營業(yè)外收入 70
�,。�6)
①2010年12月1日
借:銀行存款 2 808(2400×117%)
貸:其他應付款 2 4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408
�,、�2010年12月31日
借:財務費用 20 [(2500-2400)÷5]
貸:其他應付款 20
2.
【答案】
�,。�1)
①商譽的處理是正確的,;
�,、跈�(quán)益法確認投資收益的處理不正確。
在合并報表的調(diào)整分錄中,應確認的權(quán)益法投資收益=(1000-200×60%)×80%=704(萬元),。
�,。�2)
①正確,;
�,、阱e誤,應抵銷營業(yè)成本2000萬元,;
�,、壅_;
�,、苷_,;
�,、蒎e誤,,應抵銷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5萬元。
涉及的分錄為:
借:營業(yè)收入 2 000
貸:營業(yè)成本 2 000
借:應付賬款 2 340
貸:應收賬款 2 340
借:應收賬款——壞賬準備 20
貸:資產(chǎn)減值損失 20
借:所得稅費用 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5
�,。�3)
�,、僬_;
�,、阱e誤,,應抵銷營業(yè)成本800萬元;
�,、坼e誤,,應抵銷管理費用5萬元;
�,、苠e誤,,應抵銷固定資產(chǎn)折舊5萬元;
�,、蒎e誤,,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23.75萬元。
涉及的分錄為:
借:營業(yè)收入 900
貸:營業(yè)成本 800
固定資產(chǎn)——原價 100
借:固定資產(chǎn)——累計折舊 5
貸:管理費用 5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23.75
貸:所得稅費用 23.75
�,。�4)
�,、偬幚聿徽_。
正確的處理為個別報表中采用權(quán)益法應確認的投資收益=[600-(300-260)] ×30%=168(萬元),。
個別報表中的會計處理:
借:長期股權(quán)投資 168
貸:投資收益 168[600-(300-260)] ×30%
�,、谔幚碚_。
責任編輯:姚姚
- 上一個文章: 2015年《經(jīng)濟法》考試真題及答案解析(綜合題)
- 下一個文章: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