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收賬款信用政策_2023年中級會計財務管理第七章預習知識點
唯有學習可以提升自己,,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現(xiàn)在就開始學習吧!東奧會計在線為各位考生整理了中級會計《財務管理》的預習階段知識點,,快來學習吧,!
【知識點】應收賬款信用政策
應收賬款信用政策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
內(nèi)容 | 含義 |
信用標準 | 信用標準是指信用申請者獲得企業(yè)提供信用所必須達到的最低信用水平,,通常以預期的壞賬損失率作為判別標準 |
信用條件 | 信用條件是銷貨企業(yè)要求賒購客戶支付貨款的條件,,由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現(xiàn)金折扣三個要素組成 |
收賬政策 | 收賬政策是指信用條件被違反時,,企業(yè)采取的收賬策略 |
圖示 |
(一)信用標準
1.信用標準含義與影響
含義 | 是指信用申請者獲得企業(yè)提供信用所必須達到的最低信用水平,,通常以預期的壞賬損失率作為判別標準 |
影響 | ①信用標準過于嚴格→可能會降低對符合可接受信用風險標準客戶的賒銷額→減少壞賬損失、減少應收賬款的機會成本→但不利于擴大企業(yè)銷售量甚至會因此限制企業(yè)的銷售機會 ②信用標準過于寬松→增加應收賬款的管理成本與壞賬成本→但會擴大銷售 |
2.制定信用標準的信息來源
內(nèi)部 | 信用申請人執(zhí)行信用申請(協(xié)議)的情況和企業(yè)自己保存的有關信用申請人還款歷史的記錄 |
外部 | 企業(yè)可以使用各種外部信息來源來幫助其確定申請人的信譽 (1)申請人的財務報表 (2)一些商業(yè)參考資料或申請人過去獲得賒購的供貨商 (3)銀行或其他貸款機構(如商業(yè)貸款機構或租賃公司)可以提供申請人財務狀況和可使用信息額度方面的標準化信息 (4)一些地方性和全國性的信用評級機構收集,、評價和報告有關申請人信用狀況的歷史信息 |
3.信用的定性分析
信用的定性分析是指對申請人“質”的分析,。常用的信用定性分析法是5C信用評價系統(tǒng),即評估申請人信用品質的五個方面:品質,、能力,、資本、抵押和條件,。
5C信用評價系統(tǒng) | ||
5C | 含義 | 衡量 |
品質 | 指個人或企業(yè)申請人的誠實和正直表現(xiàn) 這是“5C”中最主要的因素 | 企業(yè)必須設法了解申請人過去的付款記錄,,看其是否有按期如數(shù)付款的一貫做法 |
能力 | 是指申請人的償債能力(短期償債能力) | 企業(yè)應著重了解申請人流動資產(chǎn)的數(shù)量、質量以及流動比率的高低,,必要時還可實地觀察申請人的日常運營狀況 |
資本 | 是指如果申請人當期的現(xiàn)金流不足以還債,,申請人在短期和長期內(nèi)可供使用的財務資源,反映對于負債的保障程度 | 企業(yè)資本雄厚,,說明企業(yè)具有強大的物質基礎和抗風險能力 |
抵押 | 是指當申請人不能滿足還款條款時,,可以用作債務擔保的資產(chǎn)或其他擔保物 | 信用分析必須分析擔保抵押手續(xù)是否齊備,抵押品的估值和出售有無問題,,擔保人的信譽是否可靠等 |
條件 | 是指影響申請人還款能力和意愿的各種外在因素 |
4.信用的定量分析
企業(yè)進行商業(yè)信用的定量分析可以從考察信用申請人的財務報表開始,。通常使用比率分析法評價顧客的財務狀況。
考核指標類別 | 具體指標 |
流動性和營運資本比率 | 流動比率,、速動比率以及現(xiàn)金對負債總額比率 |
債務管理和支付比率 | 利息保障倍數(shù),、長期債務對資本比率、帶息債務對資產(chǎn)總額比率,,以及負債總額對資產(chǎn)總額比率 |
盈利能力 | 銷售回報率,、總資產(chǎn)回報率和凈資產(chǎn)收益率 |
(二)信用條件
1.信用條件的構成內(nèi)容
信用期限 | 信用期限是企業(yè)允許顧客從購貨到付款之間的時間,或者說是企業(yè)給予顧客的最長付款時間,,一般簡稱為信用期 |
折扣期限 | 折扣期限是為顧客規(guī)定的可享受現(xiàn)金折扣的付款時間 |
現(xiàn)金折扣率 | 現(xiàn)金折扣是在顧客提前付款時給予的優(yōu)惠 向顧客提供現(xiàn)金折扣的主要目的在于吸引顧客為享受優(yōu)惠而提前付款,,縮短企業(yè)的平均收款期。另外,,現(xiàn)金折扣也能招攬一些視折扣為減價出售的顧客前來購貨,,借此擴大銷售量 |
舉例 | 信用條件的表示常用如“5/10,、3/20,、N/30”這樣的符號。這三個符號的含義為:5/10表示10天內(nèi)付款,,可享受5%的價格優(yōu)惠,,即只需支付原價的95%,,如原價為10000元,只支付9500元,;3/20表示20天內(nèi)付款,,可享受3%的價格優(yōu)惠,,即只需支付原價的97%,若原價為10000元,,則只需支付9700元,;N/30表示付款的最后期限為30天,此時付款無優(yōu)惠 |
2.信用條件決策分析
目標 | 信用政策決策分析就是信用政策改變所增加成本與增加盈利之間進行權衡 |
計算 內(nèi)容 |
(1)增加的收益
計算 | 收益的增加=銷售量的增加×單位邊際貢獻=銷售量的增加×(單價-單位變動成本) 或,,收益的增加=銷售量的增加×單位邊際貢獻-增加的固定成本 |
提示 | 1.如果突破了固定成本的相關范圍,,此時需要考慮固定成本的增加問題。在計算信用成本稅前收益的時候,,需要扣除增加的固定成本,。即計算新增的息稅前利潤 2.分析應收賬款信用政策的影響時,所有的收益和損失都按稅前口徑來計算,,因此這里的取稅前的邊際貢獻(所得稅不影響信用政策決策) |
(2)應收賬款的相關成本
①應收賬款占用資金的應計利息(同前)
公式 | 應收賬款占用資金的應計利息 =應收賬款占用資金×資本成本 =應收賬款平均余額×變動成本率×資本成本 =日銷售額(日賒銷額)×平均收現(xiàn)期×變動成本率×資本成本 |
②存貨占用資金利息
計算 | 自制(工業(yè)企業(yè)):平均存貨量×單位存貨變動成本×資本成本 外購(商業(yè)企業(yè)):平均存貨量×存貨單價×資本成本 【備注】如果已知銷售收入和變動成本率,,變動成本就是存貨 則存貨占用資金=銷售收入×變動成本率 |
注意 | 不能用存貨平均余額×變動成本率來計算存貨占用資金 |
③應付賬款節(jié)約資金的應計利息
公式 | 應付賬款節(jié)約資金的應計利息=應付賬款平均余額×資本成本 |
提示 | 應付賬款的應計利息通常作為存貨應計利息調整項(作減項處理) 例如:存貨100萬,付現(xiàn)80萬,,應付賬款20萬,,如果資本成本率為10% 存貨實際應計利息=存貨應計利息-應付賬款應計利息=100×10%-20×10% |
④收賬費用
概念 | 企業(yè)對應收賬款進行管理而耗費的開支 |
內(nèi)容 | 包括對客戶的信用狀況調查費用、收賬費用和其他費用 |
注意 | 根據(jù)給出條件確定,,一般是已知數(shù) |
⑤壞賬損失
概念 | 壞賬損失=銷售額(或賒銷額)×壞賬損失率 |
注意 | 看清楚題目針對可能針對某一部分銷售額才會產(chǎn)生壞賬 例如:信用條件為“2/10,n/30”,全部銷售額會產(chǎn)生5%的壞賬 則,,壞賬損失=銷售額×5% 例如:信用條件為“2/10,n/30”,70%在10天付款,剩余30%銷售額會產(chǎn)生5%的壞賬 則,,壞賬損失=銷售額×30%×5% |
⑥現(xiàn)金折扣損失
概念 | 現(xiàn)金折扣損失=銷售額(賒銷額)×享受現(xiàn)金折扣顧客比例×現(xiàn)金折扣率 |
注意 | 例如:信用條件為“2/10,n/30”,70%在10天付款,,30%在30天付款 現(xiàn)金折扣損失=銷售額(賒銷額)×70%×2% |
3.信用條件決策方法
總額分析法 | 差額分析法 | ||
A方案 | B方案 | A方案-B方案 | |
銷售收入 | 銷售收入 | 同左 | △銷售收入 |
第一類成本 | 1.變動成本 2.固定成本 | 同左 同左 | 1.△變動成本 2.△固定成本 |
第二類成本 應收賬款成本 | 1.應收賬款應計利息 2.存貨應計利息 3.應付賬款應計利息(減項) 4.現(xiàn)金折扣損失 5.收賬費用 6.壞賬損失 7.其他相關費用 | 同左 | 1.△應收賬款應計利息 2.△存貨應計利息 3.△應付賬款應計利息(減項) 4.△現(xiàn)金折扣損失 5.△收賬費用 6.△壞賬損失 7.△其他相關費用 |
稅前損益 | 稅前損益 | 同左 | △稅前損益 |
提示 | 用總額分析法決策時,當A方案稅前損益(或收入與相關成本差額)>B方案,,A方案好;反之,,B方案好 用差額分析法決策時,,當△稅前損益(A-B)>0,A方案好,;反之,,B方案好 |
(三)收賬政策
含義 | 收賬政策是指信用條件被違反時,企業(yè)采取的收賬策略 |
積極的收賬政策 | 可能會減少應收賬款投資,,減少壞賬損失,,但要增加收賬成本 |
消極的收賬政策 | 可能會增加應收賬款投資,增加壞賬損失,,但會減少收賬費用 |
決策 | 企業(yè)需要作出適當?shù)臋嗪?。可以參照評價信用標準,、信用條件的方法來評價收賬政策 |
注:以上中級會計考試學習內(nèi)容選自陳慶杰老師財務管理授課講義
(本文為東奧會計在線原創(chuàng)文章,,僅供考生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