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審計》高頻考點:對內部控制了解的深度
【東奧小編】我們一起來學習2015《審計》高頻考點:對內部控制了解的深度,。本考點屬于《審計》第七章風險評估第四節(jié)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的內容。
【考頻分析】:
考頻:★★★★
復習點撥:本考點是本章難點,,需要考生著重掌握,。
【內容導航】:
(一)了解內部控制的定義
(二)了解內部控制的方法
(三)了解內部控制不同于控制測試
【高頻考點】:對內部控制了解的深度
(一)了解內部控制的定義
了解內部控制,,是指評價控制的設計,并確定其是否得到執(zhí)行,。具體包括:
1.評價控制的設計
評價控制的設計涉及考慮該控制單獨或連同其他控制,,是否能夠有效防止或發(fā)現并糾正重大錯報。
2.確定控制是否得到執(zhí)行
控制是否得到執(zhí)行是指某項控制存在且被審計單位正在使用,。
了解內部控制的流程,,如下圖所示:
【解讀】“了解內部控制”有其特指的內涵,包括不可或缺的兩個部分,,即“評價控制的設計”和“確定已設計的內部控制是否得到執(zhí)行”,。
(二)了解內部控制的方法
注冊會計師通常實施下列風險評估程序,以獲取有關控制設計和執(zhí)行的審計證據:
1.詢問被審計單位人員;
2.觀察特定控制的運用;
3.檢查文件和報告;
4.追蹤交易在財務報告信息系統(tǒng)中的處理過程(穿行測試),。
(三)了解內部控制不同于控制測試
1.了解內部控制包括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即“評價內部控制的設計”和“確定控制是否正在運行”。
2.控制測試是確定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運行的有效性的審計程序,,即被審計單位所實施的內部控制能否防止或發(fā)現并糾正財務報表重大錯報,。
3.除非存在某些可以使控制得到一貫運行的自動化控制,否則注冊會計師對控制的了解并不足以測試控制運行的有效性,。(2015年教材P137倒數第1段)
例如,,獲取某一人工控制在某一時點得到執(zhí)行的審計證據,并不能證明該控制在所審計期間內的其他時點也有效運行,。(2015年教材P138第2段)
由于信息技術處理流程的內在一貫性,,實施審計程序確定某項自動控制是否得到執(zhí)行,也可能實現對控制運行有效性測試的目標,,這取決于注冊會計師(如針對程序變更的控制)的評估和測試,。
【相關復習資料】:
注會頻道相關推薦:
責任編輯:龍貓的樹洞
- 上一篇文章: 2015《審計》高頻考點:與審計相關的控制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