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審計定義
(一)審計的定義
財務報表審計是指注冊會計師對財務報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錯報提供合理保證,,以積極方式提出意見,,增強除管理層之外的預期使用者對財務報表信賴的程度。
(二)理解要點
1.審計的用戶(預期使用者)
2.審計的目的(改善,、增強)
3.保證程度(合理保證)
4.獨立性和專業(yè)性(合理保證的基礎)
5.審計報告(最終產品)
1.審計的用戶(預期使用者)
審計的用戶是財務報表的預期使用者,,即審計可以用來有效滿足財務報表預期使用者的需求,。
【提示】如下圖所示:
審計的用戶包括管理層(或稱責任方,,即圖中的A)、除管理層之外的預期使用者(即圖中的C)。
2.審計的目的(改善,、增強)
審計的目的是改善財務報表的質量或內涵,,增強預期使用者對財務報表的信賴程度,即以合理保證的方式提高財務報表的可信度,,而不涉及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議,。
3.保證程度(合理保證)
注冊會計師應當提供合理保證,不能提供絕對保證,。
4.獨立性和專業(yè)性(合理保證的基礎)
審計的基礎是獨立性和專業(yè)性,,通常由具備專業(yè)勝任能力和獨立性的注冊會計師來執(zhí)行,注冊會計師應當獨立于被審計單位和預期使用者,,如下圖所示:
5.審計報告(最終產品)
審計報告就是注冊會計師把審計結果傳遞給有關財務報表使用者,。
經典題解
【例·2019·單選題(網絡回憶)】下列有關財務報表審計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審計的目的是增強預期使用者對財務報表的信賴程度
B.審計只提供合理保證,不提供絕對保證
C.審計不涉及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議
D.審計的最終產品是審計報告和已審計財務報表
【答案】D
【解析】選項D錯誤,,審計的最終產品是審計報告
相關試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