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_2021年中級會計實務高頻考點
開始之后就不要停止,結束之后就不要悔恨。2021年中級會計師備考已經開始,中級會計實務2021年必備知識點已為大家準備好了,,快來學習吧!戳我查看《中級會計實務》高頻考點匯總,。
【內容導航】
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
【所屬章節(jié)】
第十四章 外幣折算
【知識點】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
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
(一)外幣交易發(fā)生日的初始確認
外幣交易在初始確認時,,通常采用交易發(fā)生日的即期匯率將外幣金額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當匯率變化不大時,,為簡化核算,,也可以采用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折算;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是指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fā)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通常采用當期平均匯率或加權平均匯率等,。
即期匯率,通常是指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當日人民幣外匯牌價的中間價,。
外幣 | 人民幣 | |
買入價 | 賣出價 | |
US$100 | 660 | 670 |
中間價$1=¥6.65(即期匯率)
企業(yè)發(fā)生單純的外幣兌換業(yè)務或涉及外幣兌換的交易事項,,僅用中間價不能反映貨幣買賣的損益,應當按照交易實際采用的匯率(即銀行買入價或賣出價)折算。
(二)資產負債表日及結算日的會計處理
1.外幣貨幣性項目
貨幣性項目,,是指企業(yè)持有的貨幣資金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或者償付的負債,。例如,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長期應收款,、短期借款,、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長期借款,、應付債券和長期應付款等,。
(1)期末調整
期末調整貨幣性項目時,采用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折算,。因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與初始確認時或者前一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不同而產生的匯兌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提示】期末調整匯兌差額的計算思路:
①外幣賬戶的期末外幣余額=期初外幣余額+本期增加的外幣發(fā)生額-本期減少的外幣發(fā)生額
②調整后記賬本位幣余額=期末外幣余額×期末即期匯率
③匯兌差額=調整后記賬本位幣余額-調整前記賬本位幣余額
“XX外幣資產”匯兌損失=調整前記賬本位幣余額-期末記賬本位幣余額(期末外幣余額×期末即期匯率)
“XX外幣負債”匯兌損失=期末記賬本位幣余額(期末外幣余額×期末即期匯率)-調整前記賬本位幣余額
“XX外幣資產”匯兌收益=期末記賬本位幣余額(期末外幣余額×期末即期匯率)-調整前記賬本位幣余額
“XX外幣負債”匯兌收益=調整前記賬本位幣余額-期末記賬本位幣余額(期末外幣余額×期末即期匯率)
(2)結算外幣貨幣性項目
結算外幣貨幣性項目時,,將其外幣結算金額按照當日即期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并與原記賬本位幣金額相比較,其差額記入“財務費用—匯兌差額”等科目,。
【提示1】結算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外幣“應付利息”科目產生的匯兌差額記入“在建工程”等科目,。
【提示2】與外幣專門借款有關的匯兌差額,滿足資本化條件的,,應當予以資本化,,計入在建工程、研發(fā)支出等,。
以“應收賬款—美元”結算為例,,其會計處理如下圖所示:
2.外幣非貨幣性項目
非貨幣性項目,是指貨幣性項目以外的項目,。例如,,存貨、長期股權投資,、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
【提示】預付款項,、預收款項和合同負債屬于非貨幣性項目。
(1)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仍采用交易發(fā)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不改變其記賬本位幣金額,,不產生匯兌差額。
(2)對于以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的存貨,,如果其可變現凈值以外幣確定,,則在確定存貨的期末價值時,應先將可變現凈值按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再與以記賬本位幣反映的存貨成本進行比較,,從而確定該項存貨的期末價值。
(3)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如交易性金融資產(股票,、基金等),采用公允價值確定日的即期匯率折算,,折算后的記賬本位幣金額與原記賬本位幣金額的差額,,作為公允價值變動處理,計入當期損益,。
(4)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外幣貨幣性金融資產(債務工具)形成的匯兌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且采用實際利率法計算的該金融資產的外幣利息產生的匯兌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外幣非貨幣性金融資產(權益工具)形成的匯兌差額,,與其公允價值變動一并計入其他綜合收益,但該金融資產的外幣現金股利產生的匯兌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注:以上中級會計考試知識點選自張志鳳老師《中級會計實務》授課講義
(本文為東奧會計在線原創(chuàng)文章,僅供考生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