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注會《審計》知識點:使用非統(tǒng)計抽樣
2017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備考正在進行當中,小編每天整理CPA知識點,幫助大家加強記憶,,輕松過關!
【知識點】使用非統(tǒng)計抽樣
在非統(tǒng)計抽樣中,樣本偏差率等于樣本中發(fā)現(xiàn)的偏差數(shù)量除以樣本規(guī)模,,即“總體偏差率的最佳點估計”。
在非統(tǒng)計抽樣中,,評價的標準是比較估計的總體偏差率即樣本偏差率與可容忍偏差率,。
(三)考慮偏差的性質和原因
1.除了關注偏差率和抽樣風險之外,注冊會計師還應當調查識別出的所有偏差的性質和原因,,并評價其對審計程序的目的和審計的其他方面可能產生的影響,。無論是統(tǒng)計抽樣還是非統(tǒng)計抽樣,對樣本結果的定性評估和定量評估一樣重要,。即使樣本的評價結果在可接受的范圍內,,注冊會計師也應對樣本中的所有控制偏差進行定性分析。
2.如果注冊會計師發(fā)現(xiàn)許多偏差具有相同的特征,,如交易類型,、地點,、生產線或時期等,則應考慮該特征是不是引起偏差的原因,,是否存在其他尚未發(fā)現(xiàn)的具有相同特征的偏差,。此時,注冊會計師應將具有該共同特征的全部項目劃分為一層,,并對層中的所有項目實施審計程序,,以發(fā)現(xiàn)潛在的系統(tǒng)偏差。
3.分析偏差的性質和原因時,,注冊會計師還要考慮已識別的偏差對財務報表的直接影響,。控制偏差雖然增加了金額錯報的風險,,但并不一定導致財務報表中的金額錯報,。如果某項控制偏差更容易導致金額錯報,該項控制偏差就更加重要,。
(四)得出總體結論
在計算偏差率,,考慮抽樣風險,分析偏差的性質和原因之后,,注冊會計師需要運用職業(yè)判斷得出總體結論,。如果樣本結果及其他相關審計證據支持計劃評估的控制有效性,從而支持計劃的重大錯報風險評估水平,,注冊會計師可能不需要修改計劃的實質性程序,。
如果樣本結果不支持計劃的控制運行有效性和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水平,注冊會計師通常有兩種選擇:
(1)進一步測試其他控制(如補償性控制),,以支持計劃的控制運行有效性和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水平;
(2)提高重大錯報風險評估水平,,并相應修改計劃的實質性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
在步入康莊大道之前,總要走過一段崎嶇艱辛的道路;在變得熠熠生輝之前,,總須經歷一段黯淡無光的日子,。那些吃過的苦,那些流過的淚,,終會成為我們成長過程中的寶貴財富,。只要堅信前途的光明,一時的煩惱又算得了什么!CPA考試加油! 更多知識點查看注會考試審計知識點
(本文是東奧會計在線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來自東奧會計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