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財務與會計》預習考點:稀釋每股收益
備考稅務師需要大家的恒心與認真,備考不易,希望大家全力以赴。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矶悇諑熤R點稀釋每股收益,。
【內容導航】
稀釋每股收益
【所屬章節(jié)】
本知識點屬于《財務與會計》 財務分析與評價
【知識點】稀釋每股收益
稀釋每股收益
①含義
稀釋每股收益 | 是指企業(yè)存在稀釋性潛在普通股的情況下,,以基本每股收益的計算為基礎,,在分母中考慮稀釋性潛在普通股的影響,,同時對分子也作相應的調整 |
稀釋性潛在普通股 | 是指假設當期轉換為普通股會減少每股收益的潛在普通股,。目前常見的潛在普通股主要包括:可轉換公司債券,、認股權證和股份期權等 |
②存在可轉換公司債券時稀釋每股收益的計算:
類型 | 分子調整 | 分母調整 |
可轉換公司債券 | 可轉換債券當期已確認為費用的利息,、溢價或折價攤銷等的稅后影響額 【提示】調增的稅后利潤 =實際年利息×(1-所得稅率) =年初可轉換債券的公允攤余價值×實際利率×(1-所得稅稅率) | 增加的潛在普通股數(shù):假定可轉換公司債券當期期初或發(fā)行日轉換為普通股的股數(shù)加權平均數(shù) |
【改 例題7-4】某上市公司2×16年度歸屬于普通股的凈利潤為25500萬元,期初發(fā)行在外普通股股數(shù)10000萬股,,年內普通股數(shù)未發(fā)生變化,。2×16年1月1日,公司按面值發(fā)行40000萬元的3年期可轉換債券,,債券每張面值100元,,票面固定年利率為2%,利息自發(fā)行之日起每年支付一次,,即每年12月31日為付息日,。
該批可轉換公司債券自發(fā)行結束后12個月以后即可轉換為公司股票,即轉股期為發(fā)行12個月后至債券到期日止的期間,。轉股價格為每股10元,,即每100元債券可轉換為10股面值為1元的普通股。債券利息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所得稅率為25%。假設不具備轉股權的類似債券的市場利率為3%,。
【補充要求】計算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
【答案】
(1)基本每股收益=25500/10000=2.55(元/股)
(2)負債成分的公允價值=800×(P/A,3%,,3)+40000×(P/F,,3%,3)=38868.56(元)
調增的稅后利潤=稅后的實際利息=年初可轉換債券的公允價值×實際利率×(1-所得稅率)=38868.56×3%×(1-25%)=874.54
2×16年轉換增加的普通股股數(shù)=40000/10=4000(萬股)
稀釋每股收益=(25500+874.54)/(10000+4000)=1.88(元/股)
【擴展】
假設2×16年可轉換債券持有人沒有行使轉換權,,2×17年歸屬于普通股的凈利潤也為25500元,,發(fā)行在外的普通股數(shù)為10000萬股。計算2×17年的稀釋每股收益,。
2×17年初的公允價值(攤余成本)=800×(P/A,3%,,2)+40000×(P/F,,3%,2)=39234.8(元)
調增的稅后利潤=稅后的實際利息=39234.8×3%×(1-25%)=882.78(元)
2×17年稀釋每股收益=(25500+882.78)/(10000+4000)=1.884(元/股)
③存在認股權證和股份期權時的稀釋每股收益的確定
調整方法:
分子調整 | 分母調整 |
不調整 | 調增的普通股股數(shù) =可以轉換的普通股股數(shù)的加權平均數(shù)-按照當期普通股平均市場價格能夠發(fā)行的股數(shù) =可以轉換的普通股股數(shù)的加權平均數(shù)-行權價格×擬行權時轉換的普通股股數(shù)÷當期普通股平均市場價格 |
想要獲取更多財務與會計知識點,,可以點擊這里哦,!小編已經為大家準備了很多相關知識點和同步練習供考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