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本篇為2013年高級會計師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解析(21),,供大家練習參考,!
案例分析題21
乙股份有限公司為上士公司(以下簡稱乙公司),,2001年至2004年發(fā)生的有關事項及其會計處理如下:
(1)2001年6月5日,乙公司與D公司,、某信用社簽定貸款擔保合同,,合同約定:D公司自該信用社取得2700萬元貸款,年利率為5%,,期限為2 年;貸款到期,,如果D公司無力以貨幣資金嘗付,可先以擁有的部分房產(chǎn)嘗付,,不足部分由乙公司代為償還,。2003年6月4日,該項貸款到期,,但D公司由于嚴重違規(guī)經(jīng)營已被有關部門查封,,生產(chǎn)經(jīng)營處于停滯狀態(tài),瀕臨破產(chǎn),,無法向信用社償還到期貸款本金和利息,。為此,信用社要求乙公司履行擔任責任,。乙公司認為,,其擔保責任僅限于D公司以房產(chǎn)嘗付后的剩余部分,在D公司沒有先嘗付的情況下,,不應履行擔保責任,。
2003年8月8日,信用社向當?shù)厝嗣穹ㄔ禾崞鹪V訟,,要求乙公司承擔連帶還款責任,,代D公司嘗付貸款本金和貸款期間的利息共計2970萬元。乙公司咨詢法律顧問意見后認為,,法院很可能判定本公司承擔相應的擔保責任,,在扣除D公司相應房產(chǎn)的價值后,預計賠償金額為2000萬元,。至乙公司2003年年報批準對外報出時,,當?shù)厝嗣穹ㄔ簩π庞蒙缣崞鸬脑V訟尚未做出判決,。
乙公司就上述事項僅在2003年年報會計報表附錄中作了披露,。
(2)2003年11月10日,乙公司獲知E公司已向當?shù)厝嗣穹ㄔ禾崞鹪V訟,。原因是乙公司侵犯了E公司的專利技術,。E公司要求法院判令乙公司立即停止涉及該專利技術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支付專利技術費500萬元,并在相關行業(yè)報刊上刊登道歉公告,。乙公司經(jīng)向有關方面咨詢,,認為其行為可能構成侵權,遂于 2003年12月16日停止該專利技術產(chǎn)品,。并與E公司協(xié)商,,雙方同意通過法院調(diào)節(jié)其他事宜。
調(diào)節(jié)過程中,,E公司同意乙公司提出的不在行業(yè)報刊上刊登道歉公告的請求,,但堅持要乙公司賠償500萬元,乙公司對此持有異議,,認為其運用該專利技術的時間較短,,按照行業(yè)慣例,500萬元的專利技術費太高,,在編制2003年年報時,,乙公司咨詢法律顧問后認為,最終的調(diào)節(jié)結果很可能需要向E公司支付專利技術費300萬元,,至乙公司2003年年報批準對外報出時,,有關調(diào)整仍在進行中。
乙公司就上述事項僅在2003年年報會計報表附注中作了披露,。
(3)2002年12月13日,,乙公司與F裝修公司簽定合同,由F公司為乙公司新設營業(yè)部進行內(nèi)部裝修,,裝修期為4個月,,合同總價款1000萬元;該合同約定,裝修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zhì)量及環(huán)保要求,,裝修工程開始時乙公司預付F公司700萬元,,裝修工程全部完成驗收合格支付250萬元,余款50萬元為質(zhì)量保證金,。
2002年12月15日,,該裝修工程開始,乙公司支付了700萬元工程款,,2003年3月10日,,F(xiàn)公司告知乙公司,稱該裝修工程完成,,要求乙公司及時驗收,。2003年3月20日,乙公司組織有關人員對裝修工程驗收時發(fā)現(xiàn),,裝修用部分材料可能存在質(zhì)量和環(huán)保問題,。為此,,乙公司決定不予支付剩余工程款,并要求F公司賠償新設營業(yè)部無法按時開業(yè)造成的損失300萬元,。F公司不同意賠償,,乙公司于2003年5月15日向當?shù)厝嗣穹ㄔ禾崞鹪V訟,要求免于支付剩余工程款并要求F公司賠償300萬元損失,。2003年12月25日,,當?shù)厝嗣穹ㄔ号袥QF公司向乙公司賠償損失50萬元并承擔乙公司已支付的訴訟費10 萬元,免除乙公司支付剩余工程款的責任,。F公司對判決結果無異議,,承諾立即支付50萬元賠償及訴訟費10萬元。根據(jù)F公司財務狀況判斷,,其支付上述款項不存在困難,,但乙公司不符,認為應當至少向F公司取得200萬元賠償,。遂向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至乙公司2003年財務報告批準提出時,中級人民法院尚未對乙公司的上訴進行判決,。
乙公司就上述事項在2003年12月31日資產(chǎn)負債表中承認了一項其他應收款200萬元,,并將該事項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作了披露。
要求:
分析,、判斷乙公司對上述事項(1)至(3)的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如不正確,,請闡述其正確的會計處理并簡要說明理由。
答案及解析請見下頁
責任編輯:星云流水
- 上一個文章: 2013年高級會計師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解析(20)
- 下一個文章: 2013年高級會計師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解析(22)